近年来,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签署技术贸易壁垒协议(TBT)等方式,把标准提升到了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地位,标准成为国际贸易中供需双方签订合同所必需的基础性文件,从而使标准具备了更为重要的属性———贸易属性。发达国家纷纷以技术标准,尤其是涉及国家、人身、财产、环境安全的技术标准为依据,强化其经济和技术在国际事务中的竞争地位,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使国内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30年,高新技术等领域标准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树立“标准也是生产力”的意识,对于标准的制订,往往都是主管部门热情高,企业冷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标准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制高点,谁拥有标准谁就能拥有市场。因此,无论是从国民经济的发展角度,还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角度看,提高标准生产力已经刻不容缓。
工程机械标准存在三大问题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006年的工作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工程机械标准存在标准体系不够科学完整,标准更新不及时,有效性、市场适应性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三方面问题。报告认为,当前工程机械行业整个标准体系不够科学、完整,计划经济的色彩还比较浓厚,和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体系内容差距较大。涉及安全和环保类的标准严重不足,标准更新、修订不及时,很多标准的内容陈旧,新技术的内容反映很少,大约有75%以上的自用标准是2000年前制订而应该修订的老标准,标准滞后产品发展的情况比较严重。另外,标准的有效性、市场适应性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专家指出,工程机械产品标准在保证产品的安全和使用者安全,引导产品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或淘汰落后产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科学的行业管理及建立进口产品技术壁垒的依据。因此,标准对行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提出,希望工程机械全行业进一步重视标准工作,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作为标准工作的主力,应配备稳定、称职的专职标准工作人员。
国内工程机械标准差在哪里
据业内人士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机械产品标准化工作存在5个方面的差距。(1)对技术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一直不明确。现行技术法规没有形成体系,存在管理混乱和透明度低的问题,认为强制性标准就是技术法规,混淆了行政规定与技术文件的概念。(2)推荐性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按国民待遇原则,进口产品也应享有境内产品相同待遇,标准的差异导致产品质量水平的差异,必然会对国内产业形成冲击。(3)合格评定机构的非选择性、认证收费的内外差别和缺乏有关信息等问题,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无贸易障碍原则和透明度原则。按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认证机构的选择应由申请人决定,认证的标志、收费、受理期限和程序应统一,认证机构的选择也与产品的生产地无关。(4)认为国际标准不具有先进性。其实国际标准是WTO所认可的规则,其在国际范围内的通用性正是其无可替代的先进性。国际标准大多数都是方法标准、术语标准和安全标准,虽然这些安全性能指标不像产品的使用性能指标那样易于判定,但事实上国际标准安全性能指标水平非常高。
如土方机械现行制修订标准中对司机视野、司机室环境、司机安全保护装置和事故防止装置均提出了要求和试验方法。在标准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功能样机进行试验已成为必要的手段。如“小型挖掘机的倾翻保护结构———实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项目,为确定试验载荷,利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和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挖掘机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险,得到不同工况下的载荷参数。(5)认为中国需要独立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标准,并认为这是建立所谓“规则壁垒”的正确途径。这样的认识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按照WTO的规则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原有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乃至体制也必然要发生重大变化。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发展动态,跟踪和赶超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已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用户需求决定工程机械产品标准
据专家介绍,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将直接根据市场需求、用户合同和技术协议以及政府规定的法规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标准是个需要“帮助而非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产品设计里,首先应该对整机性能参数有一个完整的描述,如整机重量、发动机功率、工作范围的尺寸,行走速度等,这称之为整机规范;如果把产品整机与其中的零部件同档看待,就可以按零部件检验的办法进行检验,采用工艺检验卡或检验规程来对整机进行检验,所依据的就是产品总图里的整机规范要求。
另外,产品的用户合格评定涉及许多步骤,首先用户应根据厂商的产品样本及与厂商销售人员会谈确定选购机器的性能参数,然后再与厂商订好购货合同,在合同上和合同的附件技术条件中对产品的各种参数和合格评定方法进行规定。用户可以根据合同或附加技术文件对最终交货的产品自行检验或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交货产品进行检验;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要求企业对合同和合同技术条件进行合格保证承诺以确保产品的交货质量。实际上用户最关心的质量问题是机器的可靠性和寿命问题。然而,可靠性和寿命指标不能够直接检验。用户应该明确这样一个概念:产品的质量是与厂商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保证体系有关,产品质量的好坏不是一个产品标准能控制的。要保证所采购产品的质量,应该从厂商的声誉、品牌以及厂商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及有效来选择。用户可自行或请第三方对生产厂商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认证。对于产品在使用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用户可依据合同和质量保证书及技术文件对生产厂商提出索赔要求。
专家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标准通常有以下几个用途。(1)作为技术法规的技术基准来规范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对工程机械安全、环保等提出要求。(2)各相关行业间为了更好地协调相互的接口,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3)在工作中经常重复应用的一些技术条款,制定成标准后,可以方便地引用,简化技术文件。(4)在一个大的组织内部协调工作,用标准规定术语,使同样的叙述表示同样的意思,不至于造成误解。典型的例子是各公司的制图标准。
专家强调,先进的产品应是从用户需求中来,而不是从标准中来。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的市场规则也在逐渐调整,以适应国际化要求。从按标准生产到按市场需求生产,再到按用户要求生产是一个飞跃。用户在引导这一变化,厂商要跟上这一变化,政府部门也要适应这一变化。